健康园地

当前位置:首页>>健康园地

秋冬季节传染病防控指南

发布时间:2022-10-17   浏览次数:0

秋冬季气温变化较大,是多种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学校是传染病的集散场所,极易造成传染病的暴发和流行,特别是容易引发一些呼吸道传染病和消化道传染病的流行。加强秋冬季学校传染病的防控工作,对保护师生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下面一起来了解几种秋冬季学校常见传染病防治知识吧!

一、肺结核

(一)基本知识

1、肺结核是由结核杆菌入侵人体后引起的一种严重影响师生身体健康的慢性传染病。

2、肺结核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    

3、肺结核的常见症状是咳嗽、咳痰,如果这些症状持续2周以上,要及时就诊。

(二)预防措施

1、将结核病检查项目作为师生体检的必检项目。

2、不随地吐痰,咳嗽、打喷嚏时掩口鼻,戴口罩可以减少肺结核的传播。

3、出现肺结核可疑症状或被诊断为肺结核后,应当主动向学校报告,不隐瞒病情、不带病上课;落实晨检、因病缺勤追踪登记工作。

4、养成勤开窗通风的习惯;做好校园环境卫生,清除卫生死角。

5、保证充足的睡眠,合理膳食,加强体育锻炼,提高抵御疾病的能力。

二、流行性感冒

(一)基本知识

1、由流感病毒引起;

2、流感患者及隐性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

3、潜伏期即有传染性,发病3天内传染性最强;

4、主要经空气飞沫传播,亦可通过接触污染的手、日常用具等间接传播;

5、人群普遍易感,病后免疫力对变异后的病毒无效;

6、潜伏期1-3天,呼吸道症状轻微而全身中毒症状较重,主为突然起病的高热、寒战、头痛、全身酸痛、干咳、结膜充血等。

(二)预防措施

1、流感高发季节前,对高危人群、易感人群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的有效方法。

2、在疫情期间,做好病例早发现隔离、通风及健康教育;

3、保持良好的个人及环境卫生。每日开窗通风数次,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勤洗手,双手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如打喷嚏后)应立即洗手。打喷嚏或咳嗽时应用手帕或纸巾掩住口鼻。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休息,避免过度疲劳。在流感高发期,尽量不到人多拥挤、空气污浊的场所;不得已必须去时,最好戴口罩。

三、水痘

(一)基本知识

1、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

2、传染源以水痘患者为主;

3、出疹前1天至疱疹完全结痂均有传染性;

4、主要通过直接接触水痘疱疹液和空气飞沫传播;

5、水痘主要发生于5-14岁的儿童,近年大学生也多有发生,病后免疫力持久,一般不再发生水痘,但可发生带状疱疹;

6、水痘潜伏期一般为14-16天。临床特点是皮肤粘膜出现瘙痒性水疱疹;

7、水痘全年均可发生,主要发生在冬春季。

(二)预防措施

1、病例发现及管理。加强晨检和因病缺课监测,一般水痘患者应隔离治疗至疱疹全部结痂,易感接触者观察2周;

2、疫点消毒。加强疫点空气流通,课桌椅、地面等用含氯消毒液进行消毒,空气消毒可采用无人时紫外线消毒;

3、疫情流行期间停止举行集体活动和使用公共教室;

4、开展健康教育宣传:①避免接触水痘患者;②维持良好环境卫生,定期开窗通风,注意个人卫生,适量运动,增强体质;③看望患者时戴口罩,不接触患者。

四、流行性腮腺炎

(一)基础知识

1、是由腮腺炎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儿童、青少年好发;

2、传播途径:呼吸道飞沫传播;

3、临床表现:潜伏期12-18天。发热,全身不适,颌下及一侧或两侧耳垂下肿大,张口或咀嚼时局部感到疼痛。

4、并发症:脑膜脑炎、睾丸炎,卵巢炎、胰腺炎、心肌炎;

5、传染期(隔离期):自发病至腮腺肿大完全消退但不少于病后2周。

(二)预防措施

1、及早隔离患者直至腮腺肿完全消退为止。接触者一般不一定检疫,但在集体儿童机构(包括医院、学校)、部队等应留验3周,对可疑患者,应立即暂时隔离。

2、预防接种麻-风-腮三联疫苗或腮腺炎疫苗。

3、注意个人和环境卫生。

(一)基础知识

1、由诺如病毒引起,以腹泻和呕吐为主要症状,常可引起暴发流行;

2、传染源为患者及隐性感染者,主要是患者;

3、病人潜伏期即可排出诺如病毒,排毒高峰在发病后的2-5天。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包括摄入粪便或呕吐物产生的气溶胶或接触被污染的环境传播,亦可通过经食物、水传播;

4、人群普遍易感。感染后免疫保护力仅可持续6-24个月;

5、潜伏期为12-48小时,急性胃肠炎,最常见的症状是呕吐和(或)腹泻,成人以腹泻为主。

(二)预防措施

1、病例管理:病例在其急性期至症状完全消失后72小时应进行隔离;隐性感染者自诺如病毒核酸检测阳性后72小时内

进行居家隔离;从事食品操作岗位的病例及隐性感染者:需连续2天粪便或肛拭子诺如病毒核酸检测阴性后方可上岗。

2、手卫生:配置足够数量的洗手设施(肥皂、水龙头等),要求相关人员勤洗手。此外,还需注意不要用手直接接触即食食品。

3、环境消毒:发生急性胃肠炎病例时,应做好消毒工作,重点对患者呕吐物、排泄物等污染物污染的环境物体表面、生活用品、食品加工工具、生活饮用水等进行消毒;环境清洁消毒人员应按标准预防措施佩戴个人防护用品,注意手卫生,同时根据化学消毒剂的性质做好化学品的有关防护。诺如病毒的传染性很强,易通过病人的呕吐物形成气溶胶传播,因此正确处理呕吐物对阻止病毒的传播有重要的意义。一旦有病人呕吐,应组织周围的其他健康人群先远离被呕吐物污染的区域。由专门的工作人员在做好个人防护的条件下,对呕吐物进行消毒及清理。

4、食品、水安全管理:加强对食品从业人员的健康管理,

急性胃肠炎患者或隐性感染者须向本单位食品安全管理人员报告,应暂时调离岗位并隔离;对食堂餐用具、设施设备、生产加工场所环境进行彻底清洁消毒;备餐各个环节应避免交叉污染。

5、提高防控意识,养成勤洗手、不喝生水、生熟食物分开、避免交叉污染等健康生活习惯。